上海夏季音乐节|长野健带来一场我听过的最好的贝七

上海夏季音乐节|长野健带来一场我听过的最好的贝七

hyde0258 2025-07-09 装修装饰 3 次浏览 0个评论

今年是日裔美国指挥大师长野健(Kent Nagano)担任汉堡国家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及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的第十个与最后一个乐季:在他正式卸任前,作为他们“告别巡演”的一部分,长野带领汉堡国家爱乐首次来到中国,登上MISA(上海夏季音乐节)舞台。

音乐会现场

长野健

毫不意外,本场音乐会中,掌舵他心意相通的“亲兵”,长野以极致的艺术展现出一位真正的“Maestro”(大指挥家)风范——即使是在演过无数遍的经典曲目中。

长野以富于创意的曲目安排闻名,本场音乐会便可见一斑。音乐会以德国当代作曲家约尔格·威德曼一首十分钟的小作《充满活力的》(Con brio)开场,呼应着下半场的德奥核心经典——贝多芬《第七交响曲》。“Con brio”是贝多芬经常使用的表情术语,而《第七交响曲》的末乐章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快板”。

威德曼的作品是对贝多芬音乐,尤其是第七和第八交响曲的致敬与解构。威德曼不仅引用了多处来自贝多芬、或类似贝多芬的音乐素材,更在其中贯彻了他所理解的现代语境下的“贝多芬”风格,如碎片化的短小素材、单音的重复、各种突强突弱,乃至于那些听起来颇为“贝多芬”的铜管与定音鼓写法。

长野健

作为演绎现当代音乐的大师,长野以清晰的思路将这部略显松散的作品演绎得结构明了。他精准而一丝不苟的拍点精准展现作品中碎片化的不断切换的节拍,高效地勾勒出清晰的音乐层次。在演出前的采访中,长野表示,他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是“热情”而非“疯狂”;音乐会中,他也确实以一种充满动能的步调演绎了这部机巧之作。

莫扎特的《第24钢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唯二的小调协奏曲之一;这部直指贝多芬的雄伟之作诉说着作曲家最为深刻激荡的情感。长野始终极好地处理了乐队的声部平衡,恰到好处地使如木管的低音线条等内声部轮廓清晰,表现出莫扎特“晚期”协奏曲中丰富而略显郁暗的和声层次。“肖赛”冠军、钢琴明星布莱哈奇的独奏声部则弹得清淡平实,他的处理整体表情统一,也弹出几处漂亮的触键瞬间。

“肖赛”冠军、钢琴家布莱哈奇

汉堡国家爱乐乐团

真正的伟大时刻是下半场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这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贝七”现场。

汉堡国家爱乐并非一支“超级劲旅”,但在长野棒下,他们的演奏绽放出惊人的细节与能量——乐团有效地回应后者种种细致的要求。长野对于细节极尽雕琢,高度掌控着乐句中的运音、音色与语调起伏,而指挥家也格外注重不同声部间的承接与平衡。我们听到往往被忽略的中提琴、低音提琴、巴松等声部中层出不穷的细节,但这些声部细节并不只是简单地被呈现——比如,第一乐章尾声中,仿佛呻吟着的低音声部半音化线条带来了多么大的和声张力,而第二乐章中此起彼伏的声部呼应又塑造了怎样绵长而有力的气息。

长野健

面对“贝七”中大量的含义各异的渐强与突强,长野事无巨细地关注着每一处谱面上的强弱指引,使其与复调化的和声结构及多变的乐句深刻结合。长野从不以直接的“刺激”音色进行强调,国家爱乐始终保持着它们丰厚清晰的发音,但指挥家所塑造的每一句乐句、每一个声部,都紧密而犀利地展现出作品充满巨大能量的横纵结构。

在第三乐章铺垫的几个插部中,或许指挥家放缓的速度稍显刻意,但不同乐段间泾渭分明的和声色彩倒也因此凸显。而末乐章“充满活力的快板”则完全是精心设计与自然爆发的结合——在美不胜收的惊人细节中,长野将音乐步步推进至舞蹈的绝对高潮。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上海夏季音乐节|长野健带来一场我听过的最好的贝七》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