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hyde0258 2025-07-21 装修心得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小朋友在央视晚会上表演。史港泽/摄

少儿艺术已成为新余市一张响当当的文化“金名片”。

今年6月,25名来自新余市蓓蕾幼儿园的小演员,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未来花正开”六一晚会上,向全国观众献上了《抱抱地球》和《快乐盲盒》两个节目。这次精彩的演出,让全国观众见识了新余在少儿艺术领域的非凡实力。

近年来,新余少儿艺术在省级、国家级赛事中成绩斐然——在中国少儿舞蹈最高奖“小荷风采”全国大赛中,新余选送的幼儿舞蹈屡创佳绩,第八届获3金2银,第十届夺2金及“小荷新秀”奖,第十二届再摘两枚金奖;在省级舞台,新余2024年选送的54个省级艺术表演作品斩获10个一等奖。

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这背后的故事值得探究。

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薪火相传,点亮艺术之光

新余少儿艺术,尤其是少儿舞蹈的兴起始于一段温暖的乡土记忆。1995年,分宜县中心幼儿园的舞蹈《米粑娃》走进了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米粑”是新余的传统美食,承载着阖家制作、邻里互助的温馨记忆。为了让孩子们真切感受这份乡情,老师带着娃娃们到老乡家中体验打糍粑,用竹筛当蒸笼、窗帘改制戏服,甚至在泥地上模仿揉米粑的韵律。《米粑娃》在舞台上传递出最真实的触感和浓郁的乡情,一举打响新余少儿艺术在全国的知名度。

2012年,舞蹈《手指宝贝》凭借灵动的手部肢体语言编程,首夺“小荷风采”金奖;2023年,分宜县中心幼儿园以“天工开物”为蓝本,编排舞蹈《天工开物后人兴》,全体师生在县博物馆“闭关”七日,用木质梭子的交错舞动再现夏布“一日不过三丈”的织造古法,被中国舞协评价为“典籍活化的标杆”;2025年,舞蹈《真好玩》《织织乐》在第八届“小白鹭”江西省少儿舞蹈展演中获得“双金”。

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分宜县中心幼儿园的舞蹈《米粑娃》进京演出。

从最初的五年磨一剑、二年摘一星,到如今的一年“双金”,这是三十年、三代艺术教育者走过的路。分宜中心幼儿园园长张磊琴感触颇深:“分宜是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成书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我们的舞蹈来源于生活,老师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让孩子在玩耍中锻炼和成长。”

作为今年“小白鹭”江西省少儿舞蹈展演的评委,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林俐看完孩子们的表演,对新余的少儿艺术教育理念深表认同:“这些孩子是真的在享受舞台,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教育的真谛。”

今年,创办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八届的“小白鹭”少儿舞蹈展演,首次走出省会南昌,落户新余分宜县,这对于新余市少儿艺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余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胡永良这样评价:“新余市在少儿舞蹈领域深耕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舞蹈新苗,让更多孩子在舞蹈中绽放光彩。此次‘小白鹭’落地分宜,既是对新余少儿舞蹈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新余基层艺术教育的期待和厚望。”

新余市蓓蕾幼儿园的《宝儿》在展演的22个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也因此有了登上央视“六一”晚会的机会。新余市蓓蕾幼儿园园长胡茜表示:“我们坚持做少儿舞蹈教育18年了,初心依旧,使命在肩,要让舞蹈成为孩子们童年一抹亮丽的底色,让艺术之美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政策驱动,托起艺术蓝天

步入新余市城北幼儿园,只见体操队的孩子们正在快乐地训练。稚嫩的小手高高举过头顶,粉扑扑的小脸上满是认真,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展现出蓬勃的朝气与对体操的热爱。

自2015年起,城北幼儿园体操队已经连续10年获得全国幼儿基本体操大赛金奖。谈起办学特色,园长钟娜介绍:“新余的艺术教育讲究‘一校一品’,体操是我们的专长。为确保幼儿体操训练的科学性与安全性,我们配备了体育、幼教、舞蹈专业的专职教师,协同指导幼儿训练。”

人才,是艺术繁荣的核心引擎。新余深谙此道,将引才育才放在突出位置。得益于新余开放的人才政策,市直公办幼儿园可以直接从本科院校选拔具有艺术专长的优秀毕业生任教。这些优秀教师,将前沿理念和创新思维融入教学日常,不断打磨精品,才有了新余少儿艺术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一方天地。

“新余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是系统性、前瞻性的。”钟娜介绍,城北幼儿园每年都会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向国内其他优秀团队点对点精准学习,同时也会定期邀请专家来园指导。

“艺术教育是孩子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新余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黄道阳道出了全市上下的共同心声。

这份共识,化作清晰的顶层设计和有力的行动。新余市持续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出台《文艺精品创作奖励与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对促进文艺精品创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一流,要出就出精品”的理念,成为新余少儿艺术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新余市蓓蕾幼儿园在央视“六一”晚会表演节目《快乐盲盒》。史港泽/摄

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普惠赋能,艺术滋养童年

在新余,艺术教育早已超越了特长培养的范畴,它如空气般融入每个孩子的日常,成为滋养他们全面成长的普遍养分。

“我们坚信,艺术能给予孩子的不仅是舞台上的高光时刻,更是面对人生的自信、勇气和创造力。”新余市北湖小学校长黄萍萍的话语,点明了新余艺术教育的深层价值。

这种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配备专业教师开足开好艺术课程;校园里,舞蹈、声乐、器乐、绘画等各类社团生机勃勃;“体艺2+1”持续开展,确保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在北湖小学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现场,校园化作流动艺术馆。绘画、手工、科技作品琳琅满目,吉他、长笛、大提琴的声音此起彼伏。北湖小学校长黄萍萍自豪地说:“在我们学校,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艺术舞台的主角!”

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新余市北湖小学艺术节。

好的教育成果需要绽放的舞台。新余精心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展示平台。两年举办一次市级少儿艺术节,年年开展“唱响中国梦”文艺汇演、经典诵读、“六一”晚会、广场展演等品牌活动,各学校也会举办自己的艺术节。这些平台,如同一个个“练兵场”和“发射台”,让孩子们从课堂走向舞台,从校园走向社会,在真实的掌声中历练成长。

“现在孩子真是多才多艺!经常能看到他们自信精彩的表演,感觉整个城市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了。”新余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新时代少年们在城市艺术氛围熏陶下所绽放的活力。新余,让艺术滋养了孩子们的童年,也点亮了整座城市的文化之光。

从分宜县中心幼儿园的率先探索,到新余市各小学、幼儿园的百花齐放;从少儿舞蹈的一枝独秀,到声乐、器乐、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全面绽放……少儿艺术已成为新余市一张响当当的文化“金名片”。

新余市蓓蕾幼儿园园长胡茜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不仅希望借助央视舞台展现江西少儿艺术教育的成果,更期待通过孩子们自信灵动的表现,让全国观众感受到赣鄱大地新生代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可能。”

原标题《新余萌娃“萌翻”全国》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江西新余:一座小城如何把艺术教育做成“金名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