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北京大学走在了国内大学的前列。而对于其他高校而言,绩点可能更是一个既让他们感到焦虑,又无法彻底割舍的存在。
作者 | 张文曦
编辑 | 陆一鸣
题图 | 《请回答 1988》
北京大学的一纸公告,在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7 月 25 日,北京大学发布公告,宣布自 2025 年秋季学期起,实施一系列优化本科学生学业评价的重大改革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是,自 2025 级本科新生起,学生学业评价将全面取消绩点(GPA ,即 grade point average)排名,成绩单将作为学业情况的完整体现。
北京大学发布公告。(图 / 北京大学官网)
对于这次改革,北大学生的反响不一。有人为此鼓掌叫好,感叹 " 早生了几年 ";也有人表示,自己喜欢卷绩点,只因为这是没有背景、没有家世的普通人的唯一出路。
绩点伴随着每个大学生走过大学四年。比别人更高的绩点,意味着优先级更高的保研名额,意味着综测评定中更靠前的排名。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知识似乎变成了副产物,而绩点才是学生追求的结果。
大学生与绩点的爱恨纠葛从何而来?取消绩点究竟会避免内卷,还是换成另一种方式内卷?
" 没有绩点的大学不完整 "
如今在大学里普遍实行的绩点制,一直以来伴随着不少批评的声音," 会加剧高分低能 " 可能是其中声量最大的一条。
" 在如今的校园里,学生普遍以低质量功课换取老师的高评分。" 威廉 · 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曾谈到美国大学中成绩膨胀、分数虚高带来的问题。他指出,这是因为 " 平均 GPA 越高,分数贬值越厉害,用分数区分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也就变得更加困难 "。尽管如此,绩点自出现以来就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的标准,并长期存在。
绩点的历史可以追溯至 19 世纪末的美国。1894 年,哈佛大学率先使用学分制;到了 20 世纪初,美国各个高校也逐渐推行。绩点制度也是从那时诞生,之后被多国沿用至今。
(图 /《力争上游》)
20 世纪 90 年代后,我国的高校陆续进行学分制改革,绩点制作为学分制的配套机制,成为高校评价学生学习状态和成果的重要考核标准。
一门课的成绩越高,最后的平均绩点(GPA)也就越高。有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绩点在大学中占的权重之大:" 评选各种荣誉称号,例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或申请国家奖学金的时候,绩点的参考占比达到 80%。" 可以说,绩点是大学中最重要的一条游戏规则。
(图 /《力争上游》)
目前主流的绩点计算方式主要有五分制和四分制,都和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紧紧挂钩。直观的数字表达和评价标准,像一把通用的标尺,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评奖、升学、应聘时的横向对比。
但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认为,绩点制让学生落入分数至上的窠臼。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绩点,乐于选择给分更宽松、更高的 " 水课 ",可能放弃对知识结构有用的课程,减少了实践时间。
在图书馆备考的大学生。(图 / 视觉中国)
实际上,早在 2015 年,清华大学就率先以 12 档等级制取代 GPA 评价,强调多元评价体系,复旦大学等知名院校,近几年也均对绩点机制进行过改革尝试,目的都是破除 " 唯分数论 ",让学生不再为了绩点而卷绩点。
不少人悲观地认为,即使没有了绩点这个标准,仍然会有其他评价机制代替绩点,只是内卷的内容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内卷的动作不会改变。取消绩点,就可以避免教育的内卷吗?这个答案仍然不得而知。
北大学生,也逃不过水课
Aria 刚刚在北京大学度过第一年大学时光。作为第一批改革群体中的一员,北大关于绩点的变化,将会在她身上有着持续的影响。
整个大一,Aria 都对绩点非常在意。为了拿高分,她选过自己不太感兴趣,但听说给分比较宽裕的课程。选课时,这类给分高的 " 水课 " 都会爆满。但出乎意料的是,尽管 Aria 是冲着给分高选了这门课,最后这门课程反倒是她整个学期分数最低的学科。Aria 把原因归结为 " 自己实在没有兴趣 "。
目前排在专业第一名的 Aria,属于对此次北大改革叫好的一批人。
Aria 观察到,在一个全员普遍优秀的环境里,很多人都试图通过提高零点几分的绩点来缩小和他人的差距,提高自身排名。在她看来,这种内卷是无益的。" 为了获得零点几分的优势,可能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内卷,其实就是一个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
北京大学的学生在上课。(图 / 视觉中国)
取消绩点的争议,集中在是否会影响保研或留学,以及能否真正解决学生内卷等方面。但放在北京大学的背景下,这些担忧似乎显得有些多余。
" 只要在北大不是特别摆烂,大概率都可以拿到推免名额。" 在 Aria 看来,取消绩点对于北大学生保研的影响并不大。她隐晦地提到,对于目标院校来说,光是本科来自北京大学这一点,就会让申请的学生自带很高的认可度。
从 2025 年全国部分院校保研推免率来看,39 所 985 院校的平均保研率为 28.6%,其中北京大学以 65.07% 的保研率居全国首位(1954 人),而在一些双非院校,每年可能只有不到 5% 的学生能获得保研名额。
因此,北大取消学分绩点的举措,更像是本身就拥有足够优质教学资源的高校,在探索减轻学生负担方面的锦上添花。
北京大学图书馆。(图 / 视觉中国)
除了取消绩点外,北大此次改革还推出 PF 制。不同于以往给出具体的分数,学生每年可以选择一门课程,不记具体成绩,只有 " 通过 " 和 " 不通过 " 两种评定结果。
即将大四的北大学生孟菲认为,过去一些自己感兴趣又因焦虑成绩而放弃的课程,现在因为有了这个政策,就可以放心去选择。
(图 /《龙樱 2》)
但对于绩点制度改革本身,孟菲则持观望态度。在她看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有没有绩点,都会有一个评价体系去评估成绩情况。如果想要获得竞争激烈的项目,该卷的还是要卷。" 绩点改革只是说取消了一个量化的标准,让大家平时不用特意盯着这个数字,给大家心理上起到一个稍微放松一点的作用吧。"
当被问及今后选课的标准时,Aria 表示,虽然还是秉承兴趣优先的原则,但仍然要考虑给分情况。" 如果给分情况不好,我是一定不会去选的。"
取消绩点,其他大学能跟上吗?
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北京大学走在了国内大学的前列。而对于其他高校而言,绩点可能更是一个既让他们感到焦虑,又无法彻底割舍的存在。
马上要大四的林彻,就读于一所华南地区的 211 院校。这个暑假,他刚刚结束清华大学的夏令营项目。虽然对方声称,此次只是体验式项目,但想要保研的林彻还是非常看重这次机会。和北京大学学生面临的环境不同,林彻所在的专业,每年可能只有前 10% 的人能拿到推免资格。
步入大学的时候,林彻其实对于绩点的重要性没什么概念。后来,一个本专业的学长告诉他,大一有两门课程比较难,如果学好了,可以拉开和其他人的分数差距,他才花了不少心思在这两门课上。学期结束,果然收获了不错的绩点。
从这时开始,林彻意识到了绩点的重要性,主动放弃一些给分相对严格的课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选的所有选修课,基本上都是冲着能拿高分才选的,比如观赏鱼养殖、音乐欣赏、中医知识这些课程,实际上,他对于这些学科兴趣不大。对林彻来说,每天坐在教室里听一些含金量不高的知识,像一种煎熬,但为了绩点,也只能坚持下来。
(图 /《三傻大闹宝莱坞》)
与此同时,林彻也发现,身边想要保研或出国留学的同学,都开始加入到 " 卷 " 绩点的行列。为了提高绩点,班上同学会抢着去担任某一门课程的课代表,还会超额完成老师布置的非强制性的学习任务。林彻记得,在一门专业课上,只要上课回答四次问题,就可以拿到满分的平时分,但还是有一位同学,回答了超过十次问题。
林彻也不可避免地投身到内卷的浪潮中。写一门课程论文的时候,老师对字数的要求是 3000 字。为了看上去更用心,林彻把论文的主体拆分成了好几个部分,最后写到了 2 万字。
在林彻看来,北京大学的学生可能并不需要绩点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林彻有一个考上北大研究生的朋友,研究生三年时间没有参加实习,没有发表学术论文,也没有参加任何比赛,但毕业后直接入职了一个快消品大厂。" 但对于学历认可度没有那么高的大学生来说,可能还是需要一些分数来证明自己。"
(图 / 视觉中国)
虽然有些反感应付考试来获得高分绩点,但林彻还是认为,无论学校是否取消绩点,都会存在排序的需求。" 取消了绩点,依然会有千千万万个评价标准。在这个体系中,仍然需要一个东西去证明人的优秀程度。也因为这一点,内卷的趋势很难遏制。"
" 虽然取消绩点可能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事情,但我还是希望我们学校可以效仿一下北大。因为比起坐在教室里卷绩点,我还是宁愿去参加比赛和实习。" 他最后补充道。
没有升学打算的学生,对于绩点则有不同的看法。明年要从一所语言类双非院校毕业的刘璐,不考虑保研和留学,打算直接参加工作。她的观点和林彻完全不同。在她看来,有绩点反而是一套更优的标准。
看到北大取消绩点的新闻,刘璐觉得这只是一个少有的个例。" 可能对于那些非常自律、目标清晰的学生来说,绩点是个负担。但对她来说,有绩点反而能令她产生认真对待学业的动力,因此绩点更像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方向和目标,不至于日后回想起来,觉得自己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学四年。
(图 /《垫底辣妹》)
但刘璐愿意为绩点付出的努力并非无止境的。提到自己有个想要保研的师姐,会因为老师某一次作业打分稍微低了一点而去理论,刘璐坦言,自己不会像这位师姐一样,如此严肃认真地追求完美绩点。她打算毕业后直接工作,对她来说,目前 3.7 分左右的绩点已经够用了," 我并不会很卷绩点,我只是觉得需要绩点来反馈我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
" 其实,我有点想象不出来,如果一个学校不靠绩点作为评价标准的话,它可以靠什么去评判呢?" 刘璐问道。
(应受访者要求,Aria、孟菲、林彻、刘璐均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大学反内卷,北大先动手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